猶記初夏時節(jié),那時,我進藏一個月了,雅江邊的狼牙刺已經(jīng)一簇簇地盛開了。
今天是我進藏以來第一次下鄉(xiāng),既興奮也有點忐忑。頭痛如針扎的高原反應(yīng)讓人記憶猶新,這次所有高海拔的地方都要走到,很擔心自己扛不住影響工作。在山南下鄉(xiāng),其實就是上山,特別是我們水利這個行業(yè)。這里有橫亙地球之巔綿延數(shù)千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和岡底斯山脈,高海拔不適合樹木生長,所有山頂上面都是光禿禿的,只有少許灌木和草,居住在河谷或山谷地帶的人們主要水源是山泉。
“路都是自己找的”,說是戲言,其實是我們水利人下鄉(xiāng)的真實寫照。一清早從市區(qū)出發(fā),坐了11個小時的車,數(shù)不清沿著180度的“連續(xù)回頭”路繞了多少個彎,土路相伴,灰塵漫天。為了藏族同胞能喝上干凈放心的水,我們行程近千公里,一共查看了七個村的水源點。
在海拔5000多米的一個水源點,眼前陽光普照,遠方霧籠云遮,仿佛幕布般在山間降落,真是“久慕逢飛霰,雍容隱霧中”。我以為只是下雨,師傅卻說那是下冰雹。果不其然,當我們駛進那片山后,漫山已被米粒大的冰雹覆蓋。冰雹密集地灑在我們車上,啪啪作響,景色一下從春天回到了嚴冬。我急切地打開車窗,深吸一口清新凜冽的空氣,伸手迎接從天而降的雪花,興奮的忘了寒冷和頭痛……高原的景觀就是這樣,這個山頭還在下雪,下個山頭卻是陽光燦爛,不知是不是跟這里的地層一樣,一步跨億年,一秒越春冬。
到達山頂后,我們尋著一條土路到另一個山谷,顛簸了三四公里,才看到施工隊伍在我們面前。薄薄的雪層掩不住地鼠的洞穴,好心的師傅給周圍的洞口放了餅干、干果,也引不得它們出來。此處的水源點是當?shù)啬撩襁x定的,他們喜歡喝山泉水,即使管道需要翻山越嶺,埋深兩米來保溫,我們也要竭盡全力去幫他們解決飲水難題,這是水利人的責任。
站在群山之巔,回望綿延的山巒和湛藍的湖水,想起藏族阿佳甜美的笑容、感激的話語,勞累之余很慶幸我們和老百姓因水結(jié)緣,水利人的辛苦和幸福都源于此。
援藏的魅力,猶如枯枝長出鮮果,沙漠布滿森林,這段特殊的時光我將用心體會,一生銘記!
(文章來源:咸寧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