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期投資提示:
一、科技成長調整,“絕望性價比”初現(xiàn),成因、展望與應對。國防軍工、電氣設備、電子的賺錢效應擴散指標已低于10%,處于歷史極低值區(qū)域。景氣科技在2020-21 大部分時候,都是遠離短期高性價比區(qū)域的,賺錢效應鮮有有效收縮。
所以,景氣科技能調整到當前的狀態(tài),一定有明確的成因,我們重點總結三點:
(1) 美聯(lián)儲似乎“只有更緊,沒有最緊”,當前美聯(lián)儲2022 年加息6 次已成大概率,加息7 次的概率也已不容忽視。
(2) 景氣科技21Q4 公募持倉集中度已觸及臨界值 + 新基金發(fā)行開門紅落空,市場回歸存量博弈 + 穩(wěn)增長低估值邏輯未到破壞時,風格擠壓猶在。景氣科技微觀結構矛盾消化勢必是一個痛苦的過程。
(3) 2 月景氣科技一季報預期尚無法有效形成。計算機和傳媒,市場關注度高,但業(yè)績確定性偏低,行業(yè)層面的改善尚無明確線索。
明確了成因,如何做展望?
看短期,科技成長性價比已明顯改善,超跌反彈不需要解決所有問題,可能在“很博弈的時點”出現(xiàn)。但如果中期問題不解決,可能只是弱反彈。超跌反彈的發(fā)生,行情從調整階段進入磨底階段。看中期,科技股中級別反彈可能需要滿足兩個條件:1) 美聯(lián)儲緊縮兌現(xiàn),緊縮預期的演繹邊界明確。2) 科技成長景氣分化的線索明確,結構性機會是有效反彈的起點。
有了展望,如何應對?
這種情況下,我們建議把更多精力用在備戰(zhàn)中級別機會上。調整過程中,市場對于科技成長短期驗證的要求越來越苛刻,但研究上,卻應該勇于看得更長。哪些行業(yè)22H2 供需格局、盈利能力有望重新改善,哪些行業(yè)22 年差23 年好,這些問題都偏前瞻,想清楚這些問題,有助于在風險偏好恢復、市場上漲有彈性的階段選對結構,這可能才是2022 年的勝負手。
二、穩(wěn)增長板塊投資按照原計劃進行,只做春季躁動,做到兩會前。
(1) 當前對于穩(wěn)增長板塊最樂觀的預期其實是地產改善不易,寬信用還要再發(fā)力,基建還要提供更多支撐,一季度政策表態(tài)和社融信貸的驗證相對有保障。
(2) 對穩(wěn)增長預期和驗證的要求還是要嚴格一些,不是不可以線性外推,但要審慎評估。
(3) “買預期,賣兌現(xiàn)”建議不變,一旦外推寬信用不確定性明顯增加,或者穩(wěn)增長效果的驗證,開始比政策催化的驗證更重要,穩(wěn)增長板塊的股價阻力就可能明顯增加。所以,穩(wěn)增長板塊投資按照原計劃進行,只做春季躁動,做到兩會前。
兩會后,消費和科技景氣分化線索的重要性將明顯提升。
(文章來源:上海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)